赓续“两弹一星”精神 厚植“国之大者”情怀——研修班成员赴“中国两弹城”开展现场教学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次数:

7月14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班走进四川绵阳梓潼“中国两弹城”,完成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汲取“两弹一星”精神力量,夯实立德树人之基。

这座占地3000余亩的“精神殿堂”,是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196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梓潼,邓稼先、于敏、王淦昌、朱光亚等科学巨匠在此隐姓埋名,并肩奋战,成功突破原子弹、氢弹的关键设计方案。从王淦昌旧居到邓稼先旧居,从将军楼到大礼堂,每一处文物建筑都无声诉说着那段自力更生、以身许国的峥嵘岁月。

在历史现场破解“信仰何以永恒”的命题。学员们通过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载、郭永怀空难中以血肉之躯守护机密文件等震撼事迹,深刻体悟“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价值观内核。面对苏联撤援与经济困境,科研人员以手摇计算机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的亿次运算,生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这一民族生存之本的战略价值。淬炼时代精神,回应青年关切。科学家们“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权”的“三不要”原则,成为解构功利主义的精神利刃;在钚辐射环境中身着五层防护服冒险实验的身影,将“舍生忘死”的奉献具象化。

作为“四川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科学普及基地”,两弹城承载的精神富矿让思政课教师们深受洗礼。学员们表示,必将此次研修汲取的磅礴力量融入课堂,把“两弹一星”精神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递给青年一代,激励他们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挺膺担当,续写新时代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

关闭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东沙街24号行政楼(海珠校区)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从八路1188号刘宇新楼(白云校区)

邮编:510225,E-mail:skb@zhku.edu.cn,电话:020-89003211

版权所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