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炮声声震寰宇,军旗猎猎耀长空。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观阅兵展国威·览史实忆峥嵘·看影片悟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观阅兵展国威
收看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跟随直播画面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共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苦卓绝历程,高度评价了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鲜明阐述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真理。直播画面里,战旗猎猎、铁流滚滚,受阅将士昂首阔步,每一步都饱含对历史的铭记、对使命的坚守;各类先进装备依次亮相,每一件都凝聚着大国工匠的智慧,彰显着国防实力的飞跃;战鹰编队呼啸而过,每一道航迹都书写着守护和平的决心。

观礼落幕,初心愈坚。教师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阅兵感悟与岗位职责使命展开热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引领时代,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人民军队雄姿英发、斗志昂扬,展示了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采。大家一致表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从抗战伟大胜利中汲取不竭奋进力量,把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对和平的珍视守护,转化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览史实忆峥嵘
下午2:00,党员教师们齐聚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参观“还我河山——从国民革命到抗日救亡”展览,展览共分“风起云涌”“血荐轩辕”“山河不屈”“国民革命走出的帅府抗日将领事迹选录”四个部分,精选124件馆内外珍贵文物,生动讲述帅府人物坚决抵抗日寇的英勇事迹,展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磅礴力量,藉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
展厅播放冼星海为抗战所作的三首歌曲《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民族精神》为背景音乐,在观看展览时感受中华儿女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冼星海专门为粤军将士抗战作曲、著名粤军抗战将领陈铭枢作词的《民族精神》被首次用钢琴弹奏,旋律激昂有力、振奋人心。
展览现场,展出我校首任校长何香凝先生书“还我山河”行楷横幅,“抗战必胜”铜印盒,陈铭枢撰、李济深书《十九路军淞沪殉国并历年死难将士公墓纪念碑文》拓片,陈铭枢撰、刘纪文书《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拓片等文物,记载着一段段抗日救亡故事。
看影片悟精神
参观完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集中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坪石先生》。该影片并未选择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独辟蹊径,将镜头对准1944年粤北那个名叫“坪石”的小镇。当侵华日军的铁蹄步步紧逼,一场关乎文脉存续的无声战役,在国立中山大学的师生中悄然打响。影片以黄际遇教授的个人视角为经,以校长、教授、学生乃至校工、乡绅的群像为纬,编织出一幅于静默山水与朗朗书声中展开的抗战画卷。这是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手法,它告诉我们,战争的形态不止一种,守护文明的战场,同样惊心动魄。
片中那些源自真实历史的细节,如同一颗颗沉重的磐石,撞击着在场每一位观影者的心弦:兵荒马乱之际,黄际遇教授仍埋首演算关乎宇宙探索的第一速度,那是科学精神在炮火映衬下的高贵与从容;撤离前夕的音乐会上,一曲如泣如诉的《杜鹃花》,是知识分子献给苦难祖国的最温柔的恋歌;建工系卫梓松教授为拒任伪职,不惜以身殉国,其风骨凛然,堪比古代之“士”;图书馆馆长杜定友“书不走,我不走”的决绝呐喊,与最终被同仁含泪绑上火车的悲壮,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与典籍融为一体的生命自觉;而黄际遇教授毅然用自己的车票换取两箱书籍,选择与学生一同跋涉于泥泞山路,更是将“师者”二字的千钧之重,诠释得淋漓尽致。
从坪石先生的“弦歌不辍”,到仲恺马院的“铸魂育人”,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契合。我们将以先辈为镜,以使命为帆,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熔铸于每一堂思政课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仲恺马院教师的智慧与力量。